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金從那裡來(三)


雖然地球的核心中有大量的金, 但卻無法被開採, 那些金亦不會「重返」地殼表面。而地球表面的金,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經過不同的過程, 凝聚在一起而成金礦。

現時的金礦, 通常出現在兩種環境下: 主要是深藏在地表下的, 和「露天」的金礦。露天金礦的金, 並不是直接來自39億年前的磒石或小行星, 那時落在地球表面的金, 經過三十多億年來的地殼變動, 早已被深藏在地表下, 但亦是由於地殼變動、造山運動, 在地表下的金礦被抬高, 再被風及水的侵蝕而暴露在地面, 形成露天金礦。

露天金礦不竟只是極少數, 現時主要產金的金礦, 還是那些深藏在地表下的。以現今產量最高的南非金礦, 深入地下四千米, 是離地面最深的礦藏。在那深處下, 因為較地面更接近地球熾熱的核心, 溫度是高得正常人類根本無法忍受的, 所以金礦裡面必須有冷氣, 否則礦工不可能在裡面工作。奇怪的是, 那些金礦就是偏偏在那些環境中存在, 而且都是在堅硬的石英岩中。

這是要多得地球熾熱的核心的幫忙。在幾十億年來的地殼變動中, 來自磒石或小行星的金, 被帶到地面下的深處, 在高溫度和高壓力下, 泥土中的金熔化, 與大量的地下水混在一起, 週圍的泥土變質成為堅硬的岩石, 金和水被困在其中, 一則集中在一起, 二則造成岩石中的空隙, 成為岩石中的「弱點」。

在地殼變動中, 往往出現不同強度的地震, 造成岩層斷裂。岩層最容易斷裂的地方, 當然就是岩石中的「弱點」處。岩層在那些存在空隙的地方裂開, 空隙中的高壓被突然釋放, 本來處於高溫和高壓下的水, 在剎那間化成蒸汽, 混在裡面的金, 瞬間沉澱出來, 形成日後的金礦。當然, 在過去的億萬年中, 有些「潛在」金礦在未被開採之前, 又因地殼變動而重新被「困」, 再反複經歷形成金礦的過程, 令金礦的「含金量」反複增加。現時世界上80%以上有開採經濟價值的金礦, 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地質歷史。地質學家也是根據此等地質歷史, 較容易尋找到「潛在」的金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