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彌敦道沿途的戲院(三)

記得以前有個名詞, 稱香港一些「旺區」的大街為「公乸街」, 就是同一段街道, 「兩邊馬路」的興旺程度及人流, 卻有明顯的不同。旺角與油麻地的一整段彌敦道, 就是個好例子。二、三十年前的彌敦道, 由太子道到窩打老道之間, 都是在雙數號, 即銀行中心那邊人流比較多; 但過了窩打老道之後, 一直到佐頓道, 則輪到是「對面馬路」的世界。不過, 現今整條的彌敦道, 不分日夜, 任何時候都是人山人海的了。

話又說回來, 在「南華戲院」的那段砵蘭街, 當年還有另一間專門放映首輪西片的戲院, 是「文華戲院」, 也是一間比較小的戲院, 應該是建成於六十年代後期, 位置約是在現時的朗豪坊的對面, 旺角地鐵站出口處

由「南華戲院」外的豉油街, 橫過彌敦道, 就是早前提到過的, 現時的荷李活中心, 前身是荷李活戲院。行多兩步的西洋菜街處, 是「百樂門戲院」, 亦是一間「迷你戲院」, 相信是建於五十年代, 在六、七十年代時, 已是顯得相當殘舊。所放映的電影十分「雜」, 由二輪港產粵語片, 到「粵語殘片」及「英語殘片」, 一應俱全。不過, 其「早場」及「公餘場」甚受歡迎, 勝在票價平, 所以經常一票難求。在七十年代後期拆卸, 改建為「中僑國貨公司」大厦。1996年, 「中僑國貨公司」結束後, 再改建為現時的「星際城市」。旁邊向彌敦道處, 以前是五層樓高的「瓊華茶樓」, 亦早就改建為現時的「瓊華中心」。

豉油街經過「女人街」之後, 面對「花園街公園」處的, 曾經是一間「新」的戲院, 建於七十年代後期的「金聲戲院」; 雖然頗新, 但無耐地皮有價, 亦已改建為住宅大厦, 及現時的「新寶戲院」。

過了豉油街之後, 亦是離開了旺角最旺的地方, 下一間戲院, 就是窩打老道的「油麻地戲院」, 據說是建於三十年代, 所以現時看來, 外觀還是「古色古香」。當年因為戲院不多, 想信也曾風光過一時。不過, 由於在二戰後, 在油尖旺一帶, 陸續有多間大型戲院建成, 細小的「油麻地戲院」, 只放映港產粵語片。到了六、七十年代時, 已顯得很殘舊, 更只放映二、三輪的本地粵語片。到了八十年代, 甚至是「色情片專門店」。在1998年結業之後, 「外殼」一直保留, 在政府的「活化」計劃之下, 變身成為傳統曲藝表演中心, 成為本地戲院與傳統表演藝術的「活化石」。

另篇再績。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