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Valley of the Dolls「風雨泣殘紅」


網上傳來 Dionne Warwick她在六十年代的名曲 Valley of the Dolls 的視頻。該曲是出自1967 年的同名電影中的主題曲, 電影在香港上映時, 片名譯作「風雨泣殘紅」。英文片名表面看來 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但中文譯名卻非常切合主題, 而且非常「文藝」。但是, 中、英文名兩者 之間, 就真是「風馬牛不相及 」了。

影片是改編自一本同名小說, 作者是Jacqueline Susann。背景是四十年代的美國, 三個年青姑 娘在百老匯尋夢的故事。一個已是專業演員、一個是剛受僱到百老匯參加歌劇表演、另一個則是有美貌而略欠才能的「活動報景板」, 三人之間是好朋友。在故事裡的二十年中, 各人在事業及感情路上, 各有不同的發展, 但有一點共通的, 就是最後三人都為了不同的原因, 導致精神問題, 需要依賴服食鎮靜劑過日子。故事最後, 當然是以悲劇收場, 所以, 中文片名譯作「風雨泣殘紅」, 是非常切合故事的主題。

在片中提到她們需要依賴服食的鎮靜劑, Barbiturates(「巴比通」), 在當時這類鎮靜劑被統 稱為Downers, 由於是字母’D’ 行頭, 為了忌諱, 就用Dolls為俗稱來代替Downers, 而不是指那三 個年青姑娘。所以原本 電影名為Valley of the Dolls, 最直接的譯名應為「墮落谷」。

原本的小說在1966年出版, 非常受歡迎, 總共賣出超過三千萬本, 成為第一本由女性作家所寫有關女性的故事, 能賣出如此高紀錄。之後, 陸續有其他作者, 根據百老匯的人物事蹟來寫小說。 據Jacqueline Susann透露, 該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而寫成, 後來更有傳說, 其中的一個角色, 正是瑪利蓮夢露。

據說在開拍此電影時, 其中的一個角色原本是由Judy Garland(「綠野仙踪」中的女童角) 所飾 演的, 但有一次, Judy 在到達片場時, 竟然是飲醉酒, 導演一怒之下, 馬上換人, 「飛走」了她。
Dionne Warwick (Theme From) Valley of the Dolls 1968 Million Sell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